中元节是什么节日

中元节是民间俗称的“鬼节”,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,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。中元节有着浓厚的道、佛两教色彩,但该节日的最初来由,却带有深刻的儒家印迹。

“七月半”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,而被称为“中元节”,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。佛教则称“七月半”为“盂兰盆节”,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。

在古时候便相传七月初一“开鬼门关”,七月三十日“关鬼门关”,在这一个月里,所有的鬼魂都从另一个世界出来领取祭物,于是人间便要举行“普度”的祭仪,以安顿这些鬼魂。

中元节有很多传统习俗,如放河灯、烧包、面塑等,也有很多禁忌,如勿夜游、勿喊名字等。

中元节是什么节日

中元节的起源

中元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祭祖和超度亡灵,这是对中国远古时期留下来的祖先崇拜习俗的传承,在形成过程中,融入了儒、释、道的思想,形成了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。

中元节作为一种基于鬼信仰的活动节日,民间俗信与佛、道信仰之间,存在着明显差异。

古时候祭祀

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,诸事都寄托于神灵。上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礼俗,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:立秋之日,“天子亲率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以迎秋于四郊。”先秦时期祭祖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大事,一年四季均有祭祀,因秋季是丰收的季节,故秋季祭祀更为隆重。

据研究,先秦时楚国最迷信鬼神,对祖宗的鬼神非常敬重。

在外人看来有些过了头,便称楚人“好浮祀”。

一般认为,中元节形成于先秦楚国,与楚人“好浮祀”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在祭祀鬼神的时享中,楚人最重春、秋二祀,楚人秋祭的习俗应该是现在中元节的雏形。

道教融入

中元节的名称来自道教(起源东汉末年)。道教有“三官”之说,三官信仰在东汉道教初创时期就已产生,约在北魏由三官的信仰又发展为三元说。对于中元,南北朝时所出的道经《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》说:中元节是地官赦罪之日,道士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,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。

《道藏经》和《修行记》均认为,七月十五日是大庆之月,在这个月修行,会福泽先人,修身成仙。这种说法与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相合,较易引发道教信徒共鸣。

在唐代,朝廷遵奉老子李耳为“圣祖”,道教的地位得到了提升,道教的三元节俗也在民间扎根,“中元”这一名词也更为民间接受,成为中元节的通行名称。

佛教融入

就佛教而言,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。

《盂兰盆经》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,《贮积秤量部》记载:“梁武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。”按此说,是从梁代开始仿行盂兰盆会,相沿发展形成习俗,七月十五才形成盂兰盆节。

佛家的“救母于倒悬”的观念流传到中国以后,自然地同民间的敬奉祖先、孝顺父母和道家的为先人斋醮、祈祷、诵经、礼忏,以求先人保佑、子孙清静平安等思想联系起来。

于是,七月十五日因适应了儒、释、道三家和民间的种种需要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节日。

中元节的传统习俗

祭祖

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。中元节这一天将去世的亲人“请回”家里来,进行祭祀供奉,然后再将其“送走”。古时祭祖时,要把先人的牌位都请出来,恭敬地放到供桌上,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,每日早、中、晚上三次上供,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为止。送回时,烧纸钱衣物,或寺庙也会办超度法事。如今,祭祖仪式已经简化了,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,保留祭奠形式,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。祭祖时,有的地方有“烧包”习俗,即祭祖时,要烧很多纸钱寞财,以便“祖先享用”,同时,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纸钱,祭祀时焚烧。

放河灯
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在宋朝也有这一习俗。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,大多做成荷花的形状。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放河灯,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。意为故去的先人照明指路,人们也认为,中元节是鬼节,就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,水与鬼同为阴,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,因此中元张灯就在水里,所以也叫放河灯,不过到了如今,放河灯已经成为一个欢乐的活动项目了,那些制作精巧别致的河灯甚得小孩子、年轻人的喜爱。

普渡

普渡时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于供桌,屋檐下挂纸灯,用来照路,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。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,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。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,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。较为隆重者,甚至请来僧、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。

祈丰收

中元节与祈望丰收常联系在一起。施孤之夜,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三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,这叫做“布田”(插秧),插得越多越好,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。

中元节吃什么

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、水饺、馒头,饭后吃苹果、梨等时令水果。

唯独山东陵县例外,称中元节为掐嘴节,吃粗茶淡饭。

每到中元节这天,在南京家家户户做茄饼。民间认为,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。

在中元节那天,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,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。当然,不同片区,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。

在山西省,中元节要做面塑,以糯米面为主料,塑造各种形的民间传统艺术,首先根据家庭实际人数,给每人先捏一个大花馍。送给晚辈的花馍要捏成羊形,称为面羊,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,希望晚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;送给长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形,称为面人,寓意为儿孙满堂,福寿双全;送给平辈的花馍,要捏成鱼形,称为面鱼,寓意为年年有余。

在华北地区的农村,农历七月十五,又称为“送羊节”,羊这种动物,通常象征着吉祥。民间七月十五这天有舅舅给小外送活羊的习俗。据说此风俗与沉香救母的传说有关。沉香劈山救母后,随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,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之谊,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,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“杨”姓的谐音,以重结两家之好。从此民间便有了舅舅送外生活羊的习俗,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群面羊。

中元节的禁忌有哪些

民间相传农历的七月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,在此期间允许鬼魂到人间四处游走,于是,人间的百姓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禁忌。

1.譬如在中元节期间不可晚归、夜间不可出户,否则容易“遇鬼”;

2.中元节期间,要避免搬家,婚宴也最好不要选这个时间;

3.忌讳开市、讨债,否则很可能会落个发鬼财、收帐鬼之嫌;

4.此间不得下河游泳或进行各种水上运动,以防被“水鬼”拉走;

5.如果小孩子生于这天,作父母的会将其生日改为七月十四或十六,以免被说是“与鬼俱来”

虽然这此梦忌让人觉得有此“草木皆鬼”,不过却也令这个“鬼节”“鬼气”十足。

(1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

相关推荐

  • 重阳节

   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。《易经》中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初九,两九相重,所以叫重阳,也叫重九。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始于西汉,已有2200多年历史,源…

    2023年8月27日
    0329
  • 立秋是什么意思

  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古时”立秋”指农作物开始了收获的季节,在我国习惯将立秋作秋季的开始。立秋的时候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35°,每年8月7日或8日交节。 立秋…

    2023年8月26日
    0327